【广州日报】重症儿童病房音乐会:给暂时停留的他们一段被爱护的时光

“我懂得你啊你已经足够坚强,偶尔小紧张但还好没有投降,将不安释放尽情去做美梦一场......”在全场齐声唱的歌声中,“闪亮的我,想唱就唱”六一音乐会在高涨的气氛中结束,孩子们恋恋不舍,护士长张婷婷哑着嗓子把他们一个个哄回病房休息。

患儿、家属和医护人员一起合唱。
每一年,来自广东省护理学会儿童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的音乐治疗师,都会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血液病房举办两次病房音乐会,一次是新年,一次是六一儿童节。近10年来,儿科二科开展的音乐治疗,缓解患儿治疗期间的身体痛苦,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,帮助他们学习积极配合治疗,为家属提供“音乐喘息服务”,建立病房中的音乐社区......

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。
来到血液病房20多年,张婷婷与患儿们朝夕相对,见证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,深感不仅仅要关注和治疗患儿的身体,还要关注和治疗他们的心理健康:“帮助他们全面康复是医护人员和社会多方专业力量的共同目标。”
1个半小时的音乐会,成为“全员欢唱会”,每一个孩子都想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。“不断有新的节目加进来。”负责控场的音乐老师故作无奈地说,“演不完,根本演不完。”

专注观看表演的患儿和家属。
患儿的独唱、患儿与家属的合唱、医护人员的唱跳和弹奏、特邀的小表演者的歌唱和弦乐演奏......直到充当主持人的护士姐姐和患儿一再确认“真的没有人要表演了吗”,这场音乐会从“全场爆笑”“全场律动”演变成“全场齐唱”,负责气氛组的手电筒晃动不停,把病房变成一个演唱会现场。
孤独症儿童小雨是这次音乐会的小嘉宾。上一次音乐会,她跟随大家的音乐舞动,而这一次她更想为大家歌唱。邀请她前来参加音乐会的音乐治疗师温蕴告诉记者,为了这一首歌曲,她已经反复练习了很久。
“让多元群体参与进来,打造接触音乐、创造音乐的机会,这正是我们想要推广的社区音乐。”音乐会策划执行负责人之一、特需音乐教师郑哲佳告诉记者,病房的音乐会,就是一个以病房为社区的音乐会模式,是病房社区营造的一部份,通过音乐去链接病房里的每一位成员。

志愿者与患儿热情拥抱。
而这一切,基于2014年起,音乐治疗师团队在广州市少年宫的支持下,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在儿童血液病房落地的公益项目“病房中的音乐治疗”。目前该项目已不断发展,无界艺术公益创新发展中心、碧心公益也加入了支持的行列。
“病房中的音乐治疗”是广东省护理学会儿童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的病房新辅助治疗项目,由“特需人群治疗师团队”发起、执行,团队成员由音乐治疗师、音乐教育工作者、医护人员组成。

合作表演的患儿和家属。
张婷婷是这个项目在儿科二科持续实践的推动者之一。如今,受益于音乐治疗的,除了儿科二科的患儿,还有患儿的家属,以及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中的医护人员——这正是音乐治疗团队正在推进的“社区音乐治疗”项目,在每个周四的晚上以歌唱小组的方式进行,缓解病房这个“社区”里不同角色所承受的不同的压力。
据了解,除了音乐治疗,儿科二科还引进了游戏辅导、心理治疗,根据患儿的特点和需求,提供可供选择的心理辅导服务。

全场合照。
“希望音乐为需要在这个小小社区里停留、休整的孩子和家长们,带来一段尽可能温暖的、被爱护着的、充满希望的时光。”郑哲佳说。
记者 林琳 陈忧子 苏赞
报道链接:https://huacheng.gz-cmc.com/pages/2024/06/01/40c4c2961d2b49d8998f565be7e7ae94.html?channel=weixin
报道日期:2024-06-01